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4007700634464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衡阳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衡阳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管理工伤保险基金,促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企业、个体户工伤保险登记审核 工伤保险基金征缴与支付 工伤预防与安全教育 伤残赔偿支付标准拟定 工伤保险基金预决算与信息汇总 | |||
住 所 | 衡阳市华新开发区芙蓉路18号 | |||
法定代表人 | 谢英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 | |||
举办单位 | 衡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8 | 12.8 | |||
网上名称 | 衡阳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公益(政务) | 从业人数 | 21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4年我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局党组带领下,紧紧围绕省、市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优服务、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工作。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笃行不怠,以党建聚合力 筑牢思想根基“主阵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纪党规,通过立根铸魂常态学、系统谋划创新学、丰富载体主动学、清单管理督促学,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3次,集中(专题)学习9次,支部书记带头上党课4次,围绕党建引领、党纪教育、全会精神等方面,夯实思想根基,增强宗旨意识。 坚定意识形态“主基调”。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巩固宣传阵地,丰富多元文化活动,多次开展党建、工会、工伤保险宣传培训等活动,增强职工凝聚力,为民生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唱响奋发进取“主旋律”。多次组织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引导全体职工坚定信仰,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敢为人先的责任担当,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奋勇争先,以实际行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024年支部发展了一名90后预备党员,充实了新生力量。 (二)强化作风,以服务惠民生 实现“参保扩面”广覆盖。深入开展“温暖社保”活动,以精准服务、政策解读和广泛宣传,形成高质量参保扩面良好局面。截至12月底,全市参保人数65.22万人,较2023年增长10.92%,净增6.42万人,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率101.56%。积极向分管市领导汇报,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亲自召开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调度会,明确形成以人社牵头,多部门协同的联动机制和约束机制,督促未参保项目整改,并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将工伤参保作为项目报建的前置要求落到实处,确保新开工项目应参尽参。 统筹社会保障“一盘棋”。充分发挥工伤保险费率杠杆作用,根据工伤发生率、支缴率,对市本级495家单位进行费率浮动,共计增收工伤保险费1116万元,保障基金健康可持续。 (三)多措并举,以实干提质效 打响“培训”品牌。高效践行《湖南省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与多家三甲医院“政医企联动”,搭建“岗位风险点+工伤预防”精准培训模式,在古汉制药、燕京啤酒、衡钢集团、技师学院,以及建筑业、餐饮协会等领域开展宣传培训21次,覆盖职工上万名。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学,就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海姆立克急救、触电等互救和自救技能开展“体验式”教学实践。其中《安全在心 预防在行——“工伤预防”走进衡钢集团钢管深加工产业园区》被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采用。 创新“宣传”模式。利用新媒体、传统媒体进行全矩阵宣传,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各项宣传培训活动登省级媒体19次,国家级媒体3次;公众号发布40余期原创宣传小视频,点击量上百万。宣传活动中各科室科长纷纷“现身说法”,当好“讲师”和“宣传员”。工伤预防宣传培训下沉“四城区”,针对松木工业园化工园区坐落石鼓区的特点,指导石鼓区重点在化工企业开展化工行业工伤预防宣传;针对珠晖区铁路网密集的特点,指导珠晖区重点围绕铁路沿线开展工伤预防宣传。在衡阳日报刊登的《“小险种”撑起“大保障”—〈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20年的“衡阳范本”》,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彰显“预防”成效。针对事故高发行业、企业、事故类型以及职业病预防重点,以“问题清单”制定“工作清单”,建立全盘谋划、科学布局、齐抓共管的大预防格局。在餐饮行业工伤预防培训现场,企业老总签订《承诺书》,郑重承诺:全面参与工伤保险、配备专业防护用品、创造安全环境;企业员工牢记安全规则,庄严宣誓:安全心中藏、自律行中显、规程严遵守、违章绝不沾。不断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推进工伤预防走实走深,企业职工安全意识显著提升,工伤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 (四)精诚创新,以行动显担当 为民生“加力”。实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延续实施阶段性降费,截至12月底,全市阶段性降费惠及14478户单位,减征保费5483.49万元,持续助企纾困。 为民生“加温”。建立工伤职工特殊人群上门服务长效机制,在生存认证、工伤就医、辅助器具配置等方面为我市老工伤职工提供“上门办、主动办、暖心办”服务。推动“快办”“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不断提高经办服务水平。中心全年处理12345工单178件,国家信访平台工单14件,均全部办结,满意率100%。 为民生“加速”。我市为全省首批跨省异地就医试点地市,今年全市继续定点66家医疗服务协议机构,基本实现全范围覆盖。对市本级4家康复协议机构进行了实地调研,助力工伤康复高质量发展。 (五)真抓实干,以安全促发展 拧紧“防护”责任链。严格落实待遇调发工作,切实保障参保人员权益。扣减医疗待遇违规金额240.39万元,占医疗待遇总支出7.46%。通过“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协议医疗机构飞行检查,发现问题200个,涉及金额10.5万元,已全部追回。 绷紧“思想”责任弦。多次组织全中心人员集中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根据全面提升工伤保险基金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基金管理风险的工作要求,开展专项整治和检查整改工作,完成疑点、预警数据核查整改工作,核查率100%,资金整改率91%、数据整改率91%。 系牢“基金”安全带。全面落实“411”社保基金监管机制,全市排查劳务派遣用工参保风险情况,共有劳务派遣公司235家,参保16万余人,清退“双外”职工70384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金支付有压力。随着国省“降费、调待”一系列惠企惠民政策的落实和视同工伤人数增多,基金支付压力增大。 (二)参保覆盖有难点。新业态从业人员、村(社区)两委干部、家政从业人员等特定人群参保意愿强烈,但无政策法规支持,成为参保扩面难点。 (三)信息系统不完善。一体化业务系统尚不完善,系统问题频出,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足,影响工作高效开展。 三、2025年工作打算 (一)站位再提升,赋能精准扩面创新绩。聚焦新业态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深入贯彻落实国、省相关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单(优)参工伤政策,推动扩面提质。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文件,强化部门联动,确保工程项目应参尽参。落实《湖南省超龄人员等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试行)》,积极推进超龄人员参保,并加强对四城区业务工作的培训与指导。 (二)行动再提速,蓄力“工伤预防”登新阶。落实落细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优化宣传矩阵,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普及工伤预防,结合普法活动,打造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宣传格局。定制精准培训,健全完善“人社部门主导、多部门联合、专业机构提供服务”培训模式,深入推进“体检式”精准预防创新项目。聚焦重点领域,尤其是上下班交通领域,加强“政医企”联动,开展定制化的工伤预防宣传培训。推动共谋共建,督导各县市区开展订单式工伤预防精准培训。 (三)服务再提优,砥淬“温暖社保”谱新篇。推动“不见面”服务,扩大“免申即办”“就近办”“掌上办”“异地通办”等服务范围。继续推进“跨省通办”“一网通办”“一卡通办”服务,构建“一体化”经办服务格局。坚守保发放底线,按时足额发放各项工伤待遇。积极探索“先康复后评残”和工伤康复早期介入机制,构建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相结合的工伤康复服务模式。落实落细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要求,加快推进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工伤医疗费用、工伤康复费用和辅助器具配置费用直接结算。 (四)作风再提振,强劲基金监管展新颜。加强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强化警示教育,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常态化开展对下级经办机构和协议机构基金管理监督检查。强化督查指导,完成各类疑点数据核实、修正和整改,开展疑点数据回查,推进“清数”和“筑墙”专项行动各项任务落实。 四、本单位未开办企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