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衡阳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

时间:2025-04-23 08:59:14来源:
分享: 0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4007700634464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4  年度)

 

 

 

 

 

 

衡阳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衡阳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管理工伤保险基金,促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企业、个体户工伤保险登记审核 工伤保险基金征缴与支付 工伤预防与安全教育 伤残赔偿支付标准拟定 工伤保险基金预决算与信息汇总

    

衡阳市华新开发区芙蓉路18号

法定代表人

谢英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

举办单位

衡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8

12.8

网上名称

衡阳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公益(政务)

从业人数

21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24年我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局党组带领下,紧紧围绕省、市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优服务、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工作。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笃行不怠,以党建聚合力 筑牢思想根基“主阵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纪党规,通过立根铸魂常态学、系统谋划创新学、丰富载体主动学、清单管理督促学,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3次,集中(专题)学习9次,支部书记带头上党课4次,围绕党建引领、党纪教育、全会精神等方面,夯实思想根基,增强宗旨意识。 坚定意识形态“主基调”。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巩固宣传阵地,丰富多元文化活动,多次开展党建、工会、工伤保险宣传培训等活动,增强职工凝聚力,为民生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唱响奋发进取“主旋律”。多次组织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引导全体职工坚定信仰,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敢为人先的责任担当,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奋勇争先,以实际行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024年支部发展了一名90后预备党员,充实了新生力量。 (二)强化作风,以服务惠民生 实现“参保扩面”广覆盖。深入开展“温暖社保”活动,以精准服务、政策解读和广泛宣传,形成高质量参保扩面良好局面。截至12月底,全市参保人数65.22万人,较2023年增长10.92%,净增6.42万人,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率101.56%。积极向分管市领导汇报,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亲自召开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调度会,明确形成以人社牵头,多部门协同的联动机制和约束机制,督促未参保项目整改,并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将工伤参保作为项目报建的前置要求落到实处,确保新开工项目应参尽参。 统筹社会保障“一盘棋”。充分发挥工伤保险费率杠杆作用,根据工伤发生率、支缴率,对市本级495家单位进行费率浮动,共计增收工伤保险费1116万元,保障基金健康可持续。 (三)多措并举,以实干提质效 打响“培训”品牌。高效践行《湖南省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与多家三甲医院“政医企联动”,搭建“岗位风险点+工伤预防”精准培训模式,在古汉制药、燕京啤酒、衡钢集团、技师学院,以及建筑业、餐饮协会等领域开展宣传培训21次,覆盖职工上万名。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学,就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海姆立克急救、触电等互救和自救技能开展“体验式”教学实践。其中《安全在心 预防在行——“工伤预防”走进衡钢集团钢管深加工产业园区》被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采用。 创新“宣传”模式。利用新媒体、传统媒体进行全矩阵宣传,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各项宣传培训活动登省级媒体19次,国家级媒体3次;公众号发布40余期原创宣传小视频,点击量上百万。宣传活动中各科室科长纷纷“现身说法”,当好“讲师”和“宣传员”。工伤预防宣传培训下沉“四城区”,针对松木工业园化工园区坐落石鼓区的特点,指导石鼓区重点在化工企业开展化工行业工伤预防宣传;针对珠晖区铁路网密集的特点,指导珠晖区重点围绕铁路沿线开展工伤预防宣传。在衡阳日报刊登的《“小险种”撑起“大保障”—〈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20年的“衡阳范本”》,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彰显“预防”成效。针对事故高发行业、企业、事故类型以及职业病预防重点,以“问题清单”制定“工作清单”,建立全盘谋划、科学布局、齐抓共管的大预防格局。在餐饮行业工伤预防培训现场,企业老总签订《承诺书》,郑重承诺:全面参与工伤保险、配备专业防护用品、创造安全环境;企业员工牢记安全规则,庄严宣誓:安全心中藏、自律行中显、规程严遵守、违章绝不沾。不断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推进工伤预防走实走深,企业职工安全意识显著提升,工伤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 (四)精诚创新,以行动显担当 为民生“加力”。实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延续实施阶段性降费,截至12月底,全市阶段性降费惠及14478户单位,减征保费5483.49万元,持续助企纾困。 为民生“加温”。建立工伤职工特殊人群上门服务长效机制,在生存认证、工伤就医、辅助器具配置等方面为我市老工伤职工提供“上门办、主动办、暖心办”服务。推动“快办”“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不断提高经办服务水平。中心全年处理12345工单178件,国家信访平台工单14件,均全部办结,满意率100%。 为民生“加速”。我市为全省首批跨省异地就医试点地市,今年全市继续定点66家医疗服务协议机构,基本实现全范围覆盖。对市本级4家康复协议机构进行了实地调研,助力工伤康复高质量发展。 (五)真抓实干,以安全促发展 拧紧“防护”责任链。严格落实待遇调发工作,切实保障参保人员权益。扣减医疗待遇违规金额240.39万元,占医疗待遇总支出7.46%。通过“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协议医疗机构飞行检查,发现问题200个,涉及金额10.5万元,已全部追回。 绷紧“思想”责任弦。多次组织全中心人员集中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根据全面提升工伤保险基金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基金管理风险的工作要求,开展专项整治和检查整改工作,完成疑点、预警数据核查整改工作,核查率100%,资金整改率91%、数据整改率91%。 系牢“基金”安全带。全面落实“411”社保基金监管机制,全市排查劳务派遣用工参保风险情况,共有劳务派遣公司235家,参保16万余人,清退“双外”职工70384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金支付有压力。随着国省“降费、调待”一系列惠企惠民政策的落实和视同工伤人数增多,基金支付压力增大。 (二)参保覆盖有难点。新业态从业人员、村(社区)两委干部、家政从业人员等特定人群参保意愿强烈,但无政策法规支持,成为参保扩面难点。 (三)信息系统不完善。一体化业务系统尚不完善,系统问题频出,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足,影响工作高效开展。 三、2025年工作打算 (一)站位再提升,赋能精准扩面创新绩。聚焦新业态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深入贯彻落实国、省相关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单(优)参工伤政策,推动扩面提质。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文件,强化部门联动,确保工程项目应参尽参。落实《湖南省超龄人员等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试行)》,积极推进超龄人员参保,并加强对四城区业务工作的培训与指导。 (二)行动再提速,蓄力“工伤预防”登新阶。落实落细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优化宣传矩阵,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普及工伤预防,结合普法活动,打造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宣传格局。定制精准培训,健全完善“人社部门主导、多部门联合、专业机构提供服务”培训模式,深入推进“体检式”精准预防创新项目。聚焦重点领域,尤其是上下班交通领域,加强“政医企”联动,开展定制化的工伤预防宣传培训。推动共谋共建,督导各县市区开展订单式工伤预防精准培训。 (三)服务再提优,砥淬“温暖社保”谱新篇。推动“不见面”服务,扩大“免申即办”“就近办”“掌上办”“异地通办”等服务范围。继续推进“跨省通办”“一网通办”“一卡通办”服务,构建“一体化”经办服务格局。坚守保发放底线,按时足额发放各项工伤待遇。积极探索“先康复后评残”和工伤康复早期介入机制,构建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相结合的工伤康复服务模式。落实落细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要求,加快推进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工伤医疗费用、工伤康复费用和辅助器具配置费用直接结算。 (四)作风再提振,强劲基金监管展新颜。加强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强化警示教育,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常态化开展对下级经办机构和协议机构基金管理监督检查。强化督查指导,完成各类疑点数据核实、修正和整改,开展疑点数据回查,推进“清数”和“筑墙”专项行动各项任务落实。 四、本单位未开办企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