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湖南省衡阳市农业气象试验站 | ||||||||
---|---|---|---|---|---|---|---|---|---|
法定代表人 | 戴 平 | 经费来源 |
全额拨款 | ||||||
开办资金 | 66万元 | 举办单位 |
衡阳市气象局 | ||||||
住 所 | 衡南县三塘镇振兴路3号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我站的主要业务工作是做好农业气象常规观测、产量预报、农业气象情报,为全市农业提供气象观测信心服务。 | ||||||||
开展业务 活动情况 |
2015年1月以来,衡阳市农气站在衡阳市气象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各级会议精神和落实目标管理工作任务,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工作的出发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着力于服务“三农”为主线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农业观测工作为中心,深化思想工作,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党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一)、圆满完成日常工作任务 为了做好农气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我站在衡阳市石鼓区角山乡茅茶亭村曾大屋组建立的衡阳市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已经运行了2年。我站的业务工作全部在该基地开展,包括双季稻和油茶的常规观测、物候观测、作物地段土壤水分观测等。全年的观测质量较高,数据传输率较强,全年观测错情率0.0‰。双季稻及油茶等农作物的种植全部由我站职工自主安排生产,真正做到了接地气,所取得的都是第一手资料。今年来,我站2个土壤水分自动站资料上传率较历年同期有所提高,上传质量在99%以上。 开春以来,全站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业务科研工作之中,尤其是7-9月盛夏季节,无论是在角山试验基地的试验田里,还是在常宁荫田的油茶试验地里,头顶烈日,脚踏泥土,大家都坚持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上,每天在泥地里一干就是5、6个小时,今天忙完了角山水稻田的观测任务,明天还要去相距100公里远的常宁进行油茶观测。日复一日,我站工作人员始终坚持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每项试验任务、每个观测数据。 在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方面积极撰写各种服务材料,全年发布农业气象情报8期、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7期、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2期、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7期、粮食产量预报2期、土壤水分监测公报12期以及其他农气服务材料若干份。同时,在石鼓区角山乡曾大屋组设立了服务工作点,及时将我们的服务材料送到田间地头。 1月,我站以0错情完成了2014年度双季早稻、双季晚稻、油菜、物候等的电子报表的制作,这是电子报表正式运行以来的第一年。由于我站作物地段土壤水分自动站搬迁,1月我站完成了作物地段土壤常数的测定并正式逢3、8展开了作物地段土壤水分人工观测。 5月12日上午,衡阳市植保站长黄珍龙、衡阳市粮油站长阳春喩一行35人,来到我基地对早稻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早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给出了专业性意见,同时,经过友好协商,市植保站将我基地设为其观测点。 6月11日,我站与衡阳市农业局粮油作物生产技术站签订了《关于联合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工作的方案》。 6月,6要素气象站在我基地正式建立,该6要素站的数据将和我水稻田里的波文比系统数据进行对比,以详细了解旱地和陆地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更好地为农业气象服务。 7月16日和9月18日,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副主任侯英雨正研究员以及省气候中心主任廖玉芳正研究员分别来我站调研时,对我站的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7月,完成了油菜报表的制作;9月,完成了双季早稻的产量分析及报表制作。土壤水分作物地段人工取土对比观测数据也上报了省局,请求完成人工数据的订正工作。 (二)承担各级科研任务 为了将农业气象参工作做大做强,提高我站的科技含量,我站积极向省、市局申报课题。 我站年初与省气科所合作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申报了《基于微气象学方法的江南丘陵区双季稻需水量精细研究》课题。本项目通过获取双季水稻在不同天气气候、水分条件下不同时间尺度需水量特征变化规律及作物系数推荐值,为作物需水量精细化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与湖南长沙农业气象试验站合作向中国气象局申报了《气候变暖对超级杂交水稻制种的危害研究》课题。本项目着力研究高温、低湿的不同程度对超级杂交稻制种的影响机理,适当调整超级杂交稻制种“安全期”,减轻和避免对“安全期”的影响和危害的农业气象实用技术。 这2项科研课题分别于今年7月份、9月份收到了批复文件,试验期均为四年,将在2016年正式开展试验。这两项课题的成功申报标志着我站历史性的突破,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是我省气象部门近二十多年来的第一个基金,其意义深远 参加省科研所及气候中心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共3个: 一是继续承担省局科研所的“十二五”农村领域科技计划课题《湖南双季稻区自然降水特征与干旱监测评估技术研究》的子课题,承担双季稻关键时期干旱田间试验指标研究任务。该课题主要研究水稻干旱指标和减产情况,干旱试验人工观测项目多,仪器测试内容也多,自然降水前要遮盖,降水结束后要揭膜,工作十分繁重。目前已经完成了作物的主要生育期试验,获得了较多的试验数据,正在紧张的汇总阶段。 二是承担省科研所《“超级稻(双季)高产稳产气象保障技术推广应用”》子课题的分期播种及病虫害观测工作,该课题需连续在我站观测3年,该试验研究对象为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两季作物,研究方案为每季作物分三个不同时段播种,12个作物主要生育期观测,2个作物生长量测试区,每天在试验田累计工作量达3小时以上。目前田间试验已经完成,数据正在分析处理。 三是省气候中心《油茶高产高效栽培气象保障示范试验基地建设》科研项目放于衡阳开展,我站将试验地点设置在常宁市荫田镇白马村,主要研究油茶生长发育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并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达到高质丰产的目的。试验地段分为a、b两个区12个观测点,一年四季观测任务十分艰巨,每个月我们都要到油茶基地去观测4-5次。目前该试验正在进行中。 今年初,我站成功申报了省局1个课题《衡阳市洪涝灾害精细化特征和风险评估研究》。该课题基于衡阳历史资料,研究水稻涝渍灾害发生的时段、范围、强度、频率,承灾体的抗灾性能,危害与灾损情况。 在研究的科研项目中,我站共结题3个:1月,我站完成市科技局课题《衡阳旱、涝、冷害监测预警技术与区划研究》结题验收工作。9月,省局的《衡阳农田蒸散量变化特征研究》和《基于GIS的衡阳市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两个课题顺利通过了验收。 为了提升我市各级气象部门为农服务水平,我站协助衡阳县气象局承担了“三农服务”专项,和他们签订了合作协议,为他们撰写了《三红柚高产高效栽培全气象保障技术》和《西、甜瓜大棚种植气象保障技术》实施方案,协助其设置试验观测点,并负责相关人员的农气培训。8-9月份我站多次派农气专家到衡阳县局“三农服务”基地现场调研。9月份,开始对衡阳县局选派的人员在角山农气试验基地和常宁油茶基地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现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篇:《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湘北早稻产量动态预报》发表在《湖南农业科学》2015年第1期。《双季晚稻田蒸散量变化特征分析》已被《江西农业学报》录用。9月18日,《利用OJIP叶绿素荧光参数评估干旱对晚稻光系统II的影响》和《双季晚稻农田蒸散量估算研究》2篇论文参加了省局交流,均获得了优秀论文奖。 |
||||||||
人员编制 |
|
||||||||
受奖惩和 有关评估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资助及 其使用情况 |
无 | ||||||||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 无 | ||||||||
报告联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