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耒阳市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重要论述精神,立足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富集优势,为耒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强化机构编制保障。
一、聚焦文物保护,铸造红色资源使用“火车头”
重视革命文物保护是用好红色资源的首要任务,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在耒阳市文旅广体局加挂“耒阳市文物局”牌子,增设内设机构文化遗产管理股,设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市考古和文物保护中心,成立市党史陈列馆和谢维俊烈士故居管理处。通过调整优化文物管理相关机构,满足新时代红色文物保护工作需要。
二、聚焦文化传承,构造赓续红色血脉“助推器”
注重以红色文化培育塑造青年一代,教育广大青少年铭记红色历史。用耒阳本土革命英雄人物伍中豪、贺恕、李天柱等革命烈士命名11所中小学的校名,推进耒阳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红色育人“好教师”,让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入脑入心。在市党史陈列馆内成立湖南省首个以革命先烈命名的若兰警务室,传承使命担当、发扬革命精神,让耒阳红色基因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三、聚焦人员配备,打造文物保护队伍“守卫军”
为赋能文物大县建设,保证履职工作需要,调剂20余名事业编制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市考古和文物保护中心,优化人员结构。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现状,扩宽人才进入渠道,在市内为文化馆公开选聘专业人才,进一步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人才队伍建设。
(耒阳市委编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