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源,常宁市委编办把落实人才政策摆在突出位置,在优化资源统筹配置、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上搭建好“三平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一是健全人才机构设置,搭建管理“平台”。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职能作用,在市委设置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基础上,在组织部门单设内设机构人才工作组,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管理。办里明确1名人才工作联络员,强化沟通对接,为全市人才工作开展提供人员力量保障。
二是明确人才引进专编,拓展人才建设“舞台”。为切实满足高层次人才引进需求,建立了常宁市人才引进“编制池”,明确人才引进专项编制60名,切实有效发挥编制计划对招才引智、留才用才的保障作用,确保全市人才工作顺利开展,助推常宁市实现跻身全省经济“十强”目标。
三是配合人才引进工作,夯实人才服务“后台”。紧紧围绕全市人才发展规划,统筹人才引进用编需求和严控编制总量实际,聚焦“急需实用、高精尖缺”用编原则,积极推动人才向民生福祉领域聚集,让编制使用重点向医疗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2022年,批复卫健、教育部门人才引进用编45名,2023年又申请了人才引进用编35名。积极参与两部门高学历、高素质医技和教学人才引进工作,截止目前,共引进人才12人,其中,卫健系统引进8人,教育系统引进4人。
(常宁市委编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