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市工作统一部署,石鼓区委编办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严把源头关、消化关、管控关,积极推进行政编制超编消化工作。
(一)严控编制“入口”,把好“源头关”。按照严控源头、分类施策的思路,加强编制管理。一是把严禁超编进人作为消化超编的“高压线”,不再受理超编满编单位人员用编申请,暂停审核部门公开招录及人员调入用编计划,把牢“空编进人”底线。二是根据3类不同编制现状进行分类施策。对超编单位实行扎口管理,确保“只出不进”,促使人员总量减到编制数内;对满编单位实行“先出后进”,不得突破现有编制数额进人;对空编单位实行编制资源统筹配置。确需增加工作人员的单位,优先考虑从超编单位调配,实现瘦身与健身相结合。
(二)严格措施要求,把好“消化关”。一是摸清底数,结合实际制定方案。通过机构编制核查、人员信息核对,清理排查出全区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总量超编情况和超编单位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石鼓区行政编制超编消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实施步骤,形成任务分解表,全面安排部署超编人员消化整改工作。二是多措并举,抓实编制消超工作。从自然消化、干部调配、分流人员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推动超编消化。严格执行退休政策,督促用人单位及时办理到龄人员销编手续;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干部调整交流力度,有计划地将超编严重的单位人员调整至空编单位。通过提拔重用、职级并行等措施,鼓励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任职,缓解区直机关超编问题;加强对因病等原因无法正常履职人员的管理,鼓励引导其提前退休;积极稳妥开展行政机关未登记公务员人员分流工作,在不影响个人发展的前提下,引导机关未登记人员向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或事业单位流动。三是盘活资源,化解结构性超编问题。加强周转编制和“编制池”管理,用好周转编制资源。在全区编制总量内统筹区级周转编制24名,用于消化个别单位因特殊原因产生的超编人员,待单位编制空余后逐步收回,最大限度化解行政编制紧缺困境。
(三)严守制度规定,把好“管控关”。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干部人事管理和机构编制政策制度衔接。明确领导班子在换届选举和日常调整时,须在单位行政编制和领导职数总量内进行。领导职务人员若改任职级且不再担任领导职务,涉及有关干部调整的,不得造成单位行政编制超编。对于没有空缺编制的区级机关,镇街干部如因工作需要确需调整到区级机关工作的,应采取“出一进一”、对等调整原则统筹安排。定期梳理全区行政编制人员年龄阶层,提前掌握行政编制“准退休”人员编制数,做好考量谋划,提高编制使用的前瞻性。
(石鼓区委编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