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机构编制统计工作,旨在通过对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实行统计监督。近年来,衡阳市委编办在省委编办的悉心指导下,立足部门职责,积极探索创新,多措并举组织实施好机构编制统计工作,为全市机构编制统计数据在国省市机构编制管理、重大机构编制事项决策中更好发挥基础性作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科学部署,高效完成统计工作。省委编办历次季度、年度以及专项统计工作一经发布,衡阳市委编办均第一时间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组建工作专班,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及时出台工作实施方案,牢牢把握时间节点、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流程,主要负责人定期听取统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在统计过程中注重基础数据的录入和更新,根据机构编制统计口径与指标解释说明等要求,对机构和人员信息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切实摸清机构编制人员底数,提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统计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执行,严格保守工作秘密,将机构编制统计纳入县市区年度目标评估考核。衡阳市委编办2020年度统计工作得到省委编办通报嘉奖,2021年编外人员专项统计、全市第二次机构编制核查等工作均获得省委编办的充分肯定。
二、完善制度,确保统计数据准确。近年来,衡阳市委编办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市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管理和机构编制统计数据报送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实名制数据更新月报制度,全方位规范统计数据报送流程;出台实施《申请用编核准工作流程》《实名制业务办理流程》《实名制登记工作流程》等流程制度,全市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更加简捷、高效、准确。同时,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摸索,创新采用按比例测算纠错、县(市)区结对互审、重点数据反查等方式,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错误项;建立健全实名制系统常态化纠错机制,定期形成问题清单,督促各单位及时整改,较好地保证了全市机构编制统计数据质量,在历次上报季度、年度统计报表时,均能一次性审核通过。
三、强化分析,发挥统计数据效能。近年来,衡阳市委编办始终坚持强化统计分析,充分运用统计数据分析成果,为全市机构编制管理、重大机构编制事项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对不同层级同型数据的比对分析,发现了部分机构设置不合理、机关工勤编制管理不到位、机构改革调整滞后等机构编制管理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为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提供了关键线索。通过建立数据模型,科学分析全市编外人员构成情况、教科文卫系统编制人员变化情况、机关事业单位超编超职数情况,形成了较为详实的分析报告,为全市出台相关政策、改革调整机构编制提供了数据支撑。通过对全市现有在编人员的年龄、学历、职务、职级等信息分析,对未来干部队伍构成进行研判,为前瞻性盘活机构编制资源提供了精准的参谋意见。
(供稿人:刘礼允)